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搭建國際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助力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福建省教育廳和福建農林大學承辦,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等單位協辦的“2022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福建)食品科學分會場研討會”于11月20日至22日在福建農林大學常盛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飏,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蘭思仁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副校長鄭寶東主持。
會議現場
黨委副書記、校長蘭思仁致辭
蘭思仁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發展理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國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全面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他希望與會的中外高校、科研機構與相關企業能夠以此為契機,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拓展合作新空間、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沿線各國。福建農林大學設立食品本科專業歷經60多年持續發展,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福建省唯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及福建省一流學科(高峰學科)。2022年10月“軟科世界一流學科”中全球排名第20位,中國內地大學排名第11位。
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飏致辭
王飏代表福建省教育廳致辭。他表示,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也是國家支持建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此次會議的召開,可以有效推進“一帶一路”中外產學研用合作,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福建省食品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位,此次會議的召開,對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中外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水平,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推食品產業學科的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朱蓓薇教授作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朱蓓薇教授為大會作題為“我國海洋食品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的學術報告,為此次會議拉開了研討帷幕。在隨后的2天會期中,與會專家圍繞“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畜禽肉食品加工與安全”、“糧油食品加工與安全”、“果蔬食品加工與安全”等4個議題開展了28場相關學術研討。同時,會議還特別開設研究生專場研討,為未來食品科技人才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會議充分發揮教育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平臺的資源優勢,聚焦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關鍵技術需求和發展動向,邀請來自美國、英國、新加坡、西班牙、馬來西亞、泰國、埃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境內外的50余名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參會,開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新路徑。
合影
據悉,自2018年教育部發起主辦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至今已舉辦過四屆。通過召開會議,推進中外產學研用合作,并為參會高校提供研究生招生專項指標,支持高校從境外合作專家中聘請兼職合作導師,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本次會議召開,對進一步推動我省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高水平食品學科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