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陳志長,我校根系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迄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Plants等權威SCI期刊發表論文15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營養,重點關注大豆與根瘤菌共生的養分交換機制、作物鎂營養高效的生物學機制等。
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奧秘探索
“我真正理解科研的意義是在日本求學的時候,這段求學經歷也為我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碧峒暗胶M饬魧W的收獲,陳志長說道。2010年陳志長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后,赴日本岡山大學攻讀博士并在日本岡山大學資源植物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師從著名的植物營養科學家馬建鋒教授,這段經歷對他的人生影響頗深。留學之初,難免出現語言不通的問題,和其他人的交流也比較少。同為華人的馬建鋒教授非常關心他的日常生活,經常和他交流談心?!霸谌粘I钪?,馬老師幽默風趣又很隨和,我們像是朋友一樣無話不談,但一談到科研問題時,畫風就會迅速轉變,馬老師會立馬嚴肅起來,他對我們的實驗要求非常嚴格?!标愔鹃L回憶道。馬建鋒教授嚴謹細致、容不得半點馬虎的科研態度讓陳志長受益終生,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投身植物領域研究的種子。
2015年底,在結束了日本學術振興會的博后資助后,陳志長來到我校從事植物營養相關研究,陳志長坦言學校海峽聯合研究院高端的科研平臺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是吸引他的最大因素,“剛回國一腔熱血,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負,根系中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讓我發揮自己的所學所長?!钡愔鹃L深知,良好的平臺只是一個前提條件,想要取得進展和突破,科研上絕對不能有絲毫松懈。
“科研是一種有深度的興趣,如果你培養了這種興趣,那么你的人生大部分時間是豐富多彩的。這種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剛開始接觸可能覺得苦澀無趣,但當你慢慢去接受它、適應它,最終駕馭它的時候,你的科研生活將是五彩斑斕的?!迸d趣是陳志長堅持做科研的內在驅動力,長年累月重復做同樣的實驗,在他心中,從來不是一件苦差事,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他更加堅定了研究的信心。
在實驗室
2020年,陳志長課題組通過與多家單位合作,聯合揭示了葉綠體鎂參與光合固碳調控的新機制,相關成果在Nature Plants上在線發表,“水稻中葉綠體鎂濃度和Rubisco活性具有一致的晝夜節律性,并且節律性震蕩部分受到葉綠體膜上鎂離子轉運蛋白的調控,增強葉綠體鎂的輸入可顯著性地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這一研究結果為作物光合養分高效育種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睘榱搜芯咳~綠體的鎂轉運蛋白,團隊背后付出了許多心血,憑借著探索“葉綠體鎂轉運蛋白存在的原因及作用”的好奇心,他和學生每天對秧苗進行實驗處理,試著找出轉運蛋白的作用,“剛開始每天動態監測葉綠體的光合作用以及鎂含量變化,可是依然什么新的發現,也比較沮喪,后來將每天一次的頻率調整為每三個小時一次,夜以繼日,持續了兩天?!眱蓚€不眠之夜等來了驚喜和收獲:“我們意外發現葉綠體鎂的轉運是日周期性變化的,葉綠體鎂的這一晝夜震蕩規律瞬間為我打開了研究思路?!薄俺晒ν趫猿值缆飞弦粋€不經意的瞬間出現了,這讓我覺得長達八年的堅持是值得的?!标愔鹃L笑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科學研究是無限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有的放矢,選好對的方向,持之以恒地沉下心去做研究?!薄霸诜较虼_定以后,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便一定會有收獲?!闭潜种@樣的理念,陳志長在科研之路上越走越有興趣。
亦師亦友,精細入微的科研指導
“我一直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幫助學生找到興趣點是我非??粗氐氖??!标愔鹃L擅于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且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度去完成科研任務。
在本科課程《植物營養學》的授課過程中,陳志長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點?!皥D片、視頻等方式比起文字更易于理解,我希望學生對我的課程感興趣,能夠自發地融入到課堂中?!彼谥v課中會融入科研思維,講許多科學發現的小故事,這種以故事引入概念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維和創造力?!标愔鹃L在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學習時,倡導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耙豁椉夹g可能經過五年或者十年就會更新換代,但有想法有思想的人永遠不會被淘汰?!睙o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科研教學,他從不限制學生表達個人見解,他經常與學生溝通,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試錯,幫助其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想法?!瓣惱蠋煏洺:臀覀兘涣骺蒲袉栴},只要我們的想法合理,他非常愿意接納我們的想法?!标愔鹃L的學生、2018級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聶苗苗回憶道。
做學術報告
“兵不在多而在精,我帶的學生很少,這樣才有更多地精力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因材施教?!睂τ谀芰?、想法多的學生,陳志長會給予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讓他們挑戰有難度的任務。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他會安排學生從最基礎的實驗開始,一點點拔高和突破。陳志長認為教學生解決問題和做科研的方法很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教他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比起他掌握某一個實驗技能要更有意義?!?/p>
魯迅先生有言:“從前人的手中接過火炬,再將它傳給后來者,使火炬不熄滅,或更進一步增加它的光,便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标愔鹃L也秉承了導師馬建鋒教授的教育理念,和學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生活中陳志長和學生一起打籃球,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在科研指導時,他卻絲毫不留情面?!捌綍r和我開開玩笑逗逗趣都沒有問題,但做研究時想應付偷懶是絕對不行的,面對科學要始終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痹陉愔鹃L看來,細心和毅力是做科研最重要的品質,科研上他對自己、對學生要求都很嚴格。他要求學生做實驗一定要多動手,記錄當天實驗的完整操作流程,并反復推敲每個細節?!皩W業上一味的寬容對學生并沒有幫助?!弊鳛槔蠋?,他堅持學習主流期刊的文章,遇到好的文章會共享到學生群里,以此督促自己和學生學習,此外,他要求每位學生每個月至少精讀一篇文獻,做一次進展報告和文獻介紹,及時了解國內外行業最新科研動態,提升科研能力。
工作至今,陳志長已經培養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2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陳志長希望學生能夠超越自己,在各自的崗位發光發熱。
心懷民生,農業科技者的情懷與擔當
在陳志長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十余本筆記本?!拔伊晳T將科研文獻要點整理在筆記本中,方便我隨時查閱?!本o跟時代步伐,陳志長希望自己所學能夠貢獻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田間地頭
“農業問題是最基本的問題,農業解決了我們的頭等大事?!薄暗?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90億,這將對世界農業發展提出巨大的挑戰。能否保證糧食安全將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标愔鹃L認為,作為人口大國,要持續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需要農業科研人員共同努力,深入基礎研究,提高作物養分效率和產量,才能滿足人口增長所需?!斑@就需要讓我們的作物更適應人類的生存發展,即在同等投入成本下讓這些遺傳改良的作物營養價值更豐富、抗逆性更強、產量更高?!睂τ谂囵B出更多高產高效的作物,陳志長懷著美好的愿景,“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肯定能夠全面破譯植物‘高產高效’的密碼,實現這一目標?!?/p>
“袁隆平先生等廣大的農業科技工作者正在為保障糧食安全不懈奮斗,希望有更多地青年工作者能夠投入到農業工作中?!标愔鹃L表示,“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是國家建設中的一顆小螺絲釘,我們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做自己擅長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蔽磥?,他將繼續沉下心,于樸實無華的研究中繼續探索植物營養的奧秘。